时间:2024/4/1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门,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与关的装置”。“入必由之,出必由之”,门是内外空间分隔的标志,是迈入室内的第一关和咽喉。门不仅是一个现实的物件,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在中国传统中象征着户主的富贵贫贱、盛衰荣枯。门可以供人通行,也可以禁止人通行;门可以是一个起点,也可以是一个终点。门与门之间的穿行,成就了不尽相同的人生。正如组织部的门,陪伴着一代代组工人,也见证了每一位组工干部的蜕变成长。组织部是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人才之家。从大家庭角度来看,组织部的门是党员、干部、人才的“娘家门”。从小家庭角度来看,组织部的门是组工干部的“自家门”。组织部是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组织部的门具有三个特征:第一,门槛高。组织部门是政治机关,组织工作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强,只有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肯吃苦耐劳、有发展潜力的人才能有机会进入组织部的门。但进组织部的门槛高,出组织部的门槛更高。组工干部需守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才有破茧成蝶之日,展翅高飞之时。第二,门风正。政从正出。门风“正”是组织部门的第一要求、组工干部的第一职业操守。组织部肩负着为党和国家选拔任用干部和人才的重任,门风正,才能形成海晏河清、清气满乾坤的政治生态。 第三,门规严。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组织部门也有自己的门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加强制度建设,组织部门也需通过制度治部实现从严治党。比如,嘉善县委组织部出台《推进从严治部八项举措》和《加强关心关爱八项举措》,进一步完善部机关内部制度体系。从初入部门时的青涩懵懂到走出部门时的沉稳自信,组工干部每天与组织部的门朝夕相处,在进进出出中历练成才。所以,组工干部在对组织部的门的认识上要把握好四对关系:一是门面与门生的关系。组织部是组工干部的门面,组工干部是组织部的门生。组工干部往往会被人高看一眼、厚爱一分。组织部门之所以受人尊重,除了它特殊的工作职能外,还源于一代又一代组工干部用优良的作风塑造出的好口碑、好门面。每一名组工干部都有责任不断丰富红色组工文化,让组织部的门面历久弥新、熠熠生辉。即使离开了组织部,也始终保持“组工情怀”,记住永远是组织部的门生,切不能倚着门面而自傲,仗着权力而妄为,让组织部的门面蒙羞。二是门内与门外的关系。组工干部要坚守职业操守,做到门内严格,门外平等。门内严格,是组织部门的工作性质所决定的。组工干部要在要求上严人一层,标准上高人三分,树立组织工作无小事的思想,做到贯彻政策不走样,执行规定不变调,严格程序不简化。门外平等,是组工干部必须遵循的为人之道。对待党员群众要谦虚谨慎、不偏不倚;对待干部要不拘一格、不讲关系、不看背景、不计恩怨,做到公平无私;对待人才要一视同仁,做到一碗水端平。 三是开门与关门的关系。对于上门办理事务、寻求帮助、交流工作、谈心谈话的党员群众、干部、人才,组织部要敞开大门、笑脸相迎;但对于心怀不轨、想搞歪门邪道的人,则要关紧大门,不允许任何一只苍蝇、蟑螂进来。此外,组织工作需要关上门来谋篇布局,比如干部的排兵布阵,基层党建的聚点成面,人才引育的博弈比拼。但前提是需要先打开门走出去调研。调查研究是每个组工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也是工作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四是有形之门与无形之门的关系。对于组工干部而言,人事关系调入组织部门只是意味着跨入了组织部的“有形之门”,只有思想上、政治上符合了组工干部的要求,才能算是真正入了组织部的“无形之门”。跨入有形之门是个一时的动作,是相对简单的,而跨入无形之门是个需要长期保持状态的,稍不注意就会滑出门外,甚至摔得体无完肤。因此,组工干部要切实做到言行如一,表里如一,始终如一。(原标题:《组织部的门》,作者系浙江省嘉善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作者:沈伟强来源基层干部参阅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ggaoxianzx.com/shgxly/1321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