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投笔从戎终不悔,若不从军誓不回 诗曰:月下美人分外美,马上将帅格外帅, 看破生死一张皮,从军报国志不移。 上回讲到罗卓英珍贵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农耕、私塾、官学、县学中度过,可以说经过系统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所幸又得遇良师饶国荃,使罗卓英在国文、历史、地理、政治、军事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和基本铺垫。这段时光是非常珍贵的,为成就一代儒将确定了正确的三观,即: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良性途径提升。但是更为珍贵的是他在保定军校的学习经历,不但为将军一生事业打下军事理论、作战技能、兵法概要等基础,更令人的惊叹的是他与陈诚、薛岳、吴伟奇、温克刚建立的珍贵友谊和他们在国难当头能同舟共济一齐投身抗战,一代将军们的风云际会堪称历史佳话。而要将这段历史佳话说清,得从保定军校说起---- 这里原是一座拥有庙产千亩,殿宇百间的关帝庙,后改为兵营,光绪二十六年(公元年)遭八国联军焚毁。建军校时,利用原庙产并征用邻近土地而建起。全校分校本部、分校(包括小教场)、大操场和靶场四部分。校本部居中心,占地一百八十余亩。其建筑格局系仿日本士官学校建成,为一片气象森严的砖瓦结构的建筑群。四面有高大的围墙,墙外有河环护,河两岸古柳成行。军校大门在南侧,隔河有高大的照壁与之相对。门楼高大,面阔三间,气势之雄伟。朱漆大门饰以铜钉铜环,门楣上悬挂着书有“陆军军官学校”六个大字的横匾。门前有石砌的高台阶,阶前的南路直通河岸。南路两旁有石狮一对,高丈许。河上架一平板桥,以通大操场。校本部分南北两院。北院是生活区。南院是军校的中枢和教学区,又分东、中、西、三院。东、西院为教室与学生宿舍,各有十排带长廊的青砖瓦舍,布局对称,各排房舍之间有走廊相通,每两排组成一个独立的院落,院墙开月形门,每院住约一连学生,俗称一连道子。中院有校部办公室和尚武堂。高大的尚武堂坐北朝南,四周环以石栏,雕梁画栋,气势宏伟。厅门两侧有副楹联,上书:“尚父阴符,武侯韬略,简练揣摩成一厅;报国有志,束发从戎,莘莘学子济斯望。”堂前有长廊直达校门。尚武堂北面是个大空院。院内有两棵并立的五丈多高的古杨,二木间悬一铜钟。因官长常在这里训话和发布命令,因此,这里被视为全校之中枢。校本部的东侧是分校,占地九十二亩。靶场在分校之北,占地三百三十余亩。大操场成“【“形,由北、西、南三面拱卫校本部,占地八百八十余亩。 这就是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上成立最早、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备、学制最正规的一所军事学府——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这座院校早期培养出了蒋介石、吴佩孚、唐生智等帅才,后期培养了白崇禧、钱大钧、刘峙等名将。而罗卓英与陈诚、薛岳、吴奇伟、温克刚等抗日将领的奇缘也就是从这里开始。 年,完成了中学学业的罗卓英二十二岁,除了身高略低外,已出落成一位英俊青年。大埔学校为了留下这位德才兼备的优等生,特意派饶国荃来作说客,希望罗卓英能够留校任教。将来就算不象孔孟一样的超凡入圣,至少也可以成为王阳明、朱熹一样的大儒,就算不能成为王阳明、朱熹一样的大儒,至少也可以成为象饶国荃一样成为梅州地区的名师。 “老师,不是我不愿意教书,而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大丈夫总该为国出力。”罗卓英望着饶国荃诚恳地说。 饶国荃非常理解罗卓英,因为三年来,他们无时不刻在一起交流思想,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总是会有意无意地试探罗卓英的志向,因此饶国荃对罗卓英想从军的志向是心中有数的。但又不能所负校长之托,因此,就想了一个两全之策,说:“尤青啊,话也说了这么多,我想校长的意思我已经跟你表达清楚了,尤青的想法我是理解的,不但理解,我对你非常支持,但是在你投考保定军校之前,是不是可以在这里留校从教一些时间呢?” 罗卓英略作思考,肯定地点了点说:“这个可以,本想回老家陪亲生父亲一些时间,家父身体一直不好,那我就先在学校从教,有空就去陪他,两者兼顾。” 饶国荃看到自己的学生如此至孝,心中油然而生敬意,感慨地说:“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啊!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尤青为人之子已经做到尽善尽美,为师心中也颇感欣慰啊。” “恩师实在过奖,我从小过继给叔叔,也是父亲万不得已。人说:羊知跪乳之恩,鸦知返哺之义。为人之子,每每看到父亲拖着病体还要继续劳作,支撑这个穷困潦倒的家,就会暗自落泪。但是又不能更多地帮父亲分忧。”罗卓英神情黯然地说。 “尤青不要太过悲伤。”饶国荃说,“古人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正因为贫寒的磨砺,尤青才会更加体谅父母之不易,更会同情弱者,视百姓为父母,如今的国家亦是如此,积贫积弱,战火不断,民不聊生。就象生病的父母一样,不来个彻底的革命,彻底的痊愈,百姓也是永无出头之日的。” “老师说的对,这就是之所以我立志投军的原因。国家这样一个积贫积弱的病体,不来一个彻底的手术剐除腐肉,如何能够康复呢?”罗卓英微笑着对老师说道。 “你这小子,本来我是来做说客的,说来说去,反倒觉得你是有道理的哟。”饶国荃边说边用拳头捶打着罗卓英的肩膀说。 就这样,罗卓英在大埔中学毕业后留校作了短暂的任教,然后就在保定军校的招生简章一发布就直奔保定。而这一奔,就拉开将军戎马一生的序幕。 年的秋天,保定市东北角,军校边上的“鲤鱼跳龙门”客栈。这里住着的四个青年,将来都成为国家抵御侵略的名将,这四个人分别是: 罗卓英,字尤青,别号慈威,年3月19日生于广东省大埔县白侯乡渔洋坪村。官至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 薛岳,原名薛仰岳,字伯陵,绰号"老虎仔",年12月27日生于广东韶关市乐昌县九峰镇小坪石村。官至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 吴奇伟,字晴云,号梧生。年生于广东大埔县湖寮镇密坑村。官至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温克刚,字一如,号潜庵。年出生,广东大埔县白侯乡白罗村人。官至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 话说这个“鲤鱼跳龙门”客栈在保定可是有点儿年头呢,据说在民国建立之前的大清时代就有这个“鲤鱼跳龙门”客栈。因为这个客栈离军校较近,四面八方来投考军校的青年学生络绎不绝,生意火爆得很。老板娘是一个四十来岁的半老徐娘,姓杨,人家叫她“杨凤儿”,老公早就死了,于是就从几个小叔子的产业中分家出来,自己接着老公的产业单独干,其实这里说的产业就是这间不大不小,但是地理位置是绝对优越这间客栈。可别小看这间客栈,这可是杨寡妇一家所有生计的来源。凤儿年轻时手脚勤快,动作麻利,作风泼辣,现在年近半百,身体也雍肿起来,只是嘴唇还是薄薄的,有时嘴边还叨着支细烟。有的伙计们看到他都有点害怕,尤其是少年伙计。年纪大一点的老伙计就不怕他了,可能跟她打工的年份有些长,熟络了的缘故吧,个别还会跟她开些玩笑,甚至还会跟他打情骂俏,惹得她骂又不是,打又不是,只好“呸!死开,还想吃老娘的豆腐?”。玩笑归玩笑,中国人讲“三从四德”,就是寡妇没有再嫁都得守住节操人家才看得起的。因此,杨凤儿为稳住这支经营队伍,开玩笑可以,但是来真的是绝对不会苟且的。 “清理一下,还有谁的房钱没有交,没有交房钱的要他走人,老娘这里又不是收送院,如果大家都不交房钱,我一家老小吃西北风去吗?”一大早起来,杨凤儿就来到客栈前台叫嚷道。 “姨娘,我核对了三遍,唐堂、郑正、朱松三位客官早已结清房费,并且今天会离店回家,薛岳、温克刚、吴奇伟三人从武昌过来住了五天,昨天军校公榜说三人皆已顺利升入军校,今天也会搬到学校去住,他们仨费用还有多。只是…….”前台主管蓝英子欲言又止。 杨凤儿正坐在前厅的大师椅中抽着烟听着汇报,蓝英子欲言又止,让她有些不快,接上话茬说:“是谁,还想在这里白吃白喝,占我们孤儿寡母便宜吗?” “额……,是罗卓英,他的房费早没有了,一直是他的同乡温克刚悄悄的垫付的呢,本来他们四位同乡一起升入军校也就算了,可是偏偏这位罗卓英因为个子矮小没有录取,又不好意思回家,正在这里纠结着呢,我哪敢逼他催房费呢?”蓝英子眨波眨波着大眼睛望着老板娘说道。 “啊?那怎么能行啊?一个大男人,总不至于白吃白喝老娘的吧?没考取军校就回家种田呗,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杨凤儿说着就要上楼将罗卓英赶出客栈。 说来也巧,老板娘和前台蓝英子的对话正好被外出买早点的温克刚听到了,温克刚听说老板娘要赶走罗卓英,马上火冒三丈,走到前台将口袋里的银元往柜台上一放,“啪”的一声说:“他所欠的房费由我付,可以了吧。”说完把眼睛瞪着老板娘。蓝英子哪里见过这个场面,吓得噤若寒蝉。 杨凤儿是见过世面的人,毕竟在这里开店也开了半辈子,本来叫叫嚷嚷的就是希望有朋友来跟罗卓英买单,没想到,天底下还真有这么侠义的同乡。于是,面容一转,笑咪咪地走到温克刚的面前说:“小兄弟,好说好说。我也不是一定要赶他走,但是他这一期没考上,如果还得等考下期,总不能都由你来为他买单吧?” 温克刚对她说:“这个不用你操心,反正呢,他住一天,就会付你一天钱。” “好吧!温先生也够朋友,可是不知道你这个小个子朋友会不会记住你的恩义哟。”老板娘边收钱结帐边打趣地说。 温克刚性格豪爽,为人丈义疏财,最听不得施恩求报的闲言碎语,大声呵责她道:“老板娘,何苦说这个风凉话,也别门缝里瞧人——把人瞧扁了。我们都是同乡兄弟,难道救人急难就该求报吗?谁没遇到过“秦琼卖马,杨志卖刀”的时候,英雄也有落难时啊。” 话说到这份上,杨凤儿也折服。连忙道歉说:“哎哟,小兄弟真是义薄云天,让我这个大阿姨汗颜。不过,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我这小店啊,没准将来还真可能出个大人物呢。” 温克刚也没兴趣和老板娘哆哆嗦嗦的唠壳,结了帐就转身往楼上房间上走去。 客房的门虚掩着,四人一间。原是薛岳、温克刚、吴奇伟三人从武昌军校一起过来考保定军校深造,因为是同乡又是同学,所以他们仨就住在一起。后来,罗卓英经同乡族叔引荐认识了在武昌军校读书的温克刚,温克刚一对年庚正好和罗卓英同年,又皆是大埔白候乡人,干脆建议罗卓英直接报考保定军校,所以后来就四人皆住在“鲤鱼跳龙门客栈”,四个同乡中,唯吴奇伟最大,称为大哥,其他三人都是同年,月份上薛岳最小。 昨天,保定军校公榜,薛岳、温克刚、吴奇伟皆顺利升入保定军校继续深造,而唯独罗卓英据说是因为个子原因而名落孙山。何去何从,几个同学正在这里讨论为他拿主意呢。 “要不回去教书?令尊身体不好,也缺少一个帮手,你回家也可以侍奉父母天年。带兵打仗,跑弹是不长眼睛的,比在家乡是危险得多。”吴奇伟是老大,首先试探着问正仰躺在床上双手交叉当枕头,正沮丧忧虑着的罗卓英。 “得了吧,梧生,开弓没有回头箭!我看尤青还真是块作军人的料,个子矮小怎么啦?拿破仑还没有尤青高呢。我建议别回家,下期再考。”薛岳首先反对吴奇伟的建议。 “我也赞成伯陵的意见,尤青既然出来了,就别再牵挂家里了,这期不行,或许下期炮科可以,打炮总不要限定高个子吧?”这时温克刚正好拿着馒头从外面踏进来,接着话说:“打仗又不是演戏儿,要长得帅,个子高。也不知这个怪人蒋百里校长是怎么制定通过的标准。” 罗卓英保留着原来的姿式半天没有挪动一下身体,象壹尊木偶,第一次遇上人生的大挫折,亦是第一次也遇上了人生的大选择,加上他自己也清楚,这次出来报考保定军校都是叔父凑出来的盘缠,如今钱也用光了,何去何从?自然内心是踏实不下来。 吴奇伟毕竟年长几岁,似乎看出了罗卓英的心思,说:“尤青,你如实回答,如果留下等待第二次考试,身上的钱够了吗?” 罗卓英实实在在地摇了摇头。 温克刚知道,他们四个人除下薛岳家境稍好外,其他三个的家境都很贫困,而且温克刚这次带来的盘缠也快贴补完了,就是薛岳在当时也仅仅是稍好而已。怎么办呢?看这个样子,罗卓英是真想留下来,而三位兄弟也是真心希望他能够留下来。可是钱到哪去借?举目无亲,毕竟不是在家乡啊! 还是吴奇伟年长一些有办法,非常肯定地决定:“那就这样吧,离这里大约五百米左右有个公寓叫“鸿文公寓”,是咱们广东人开办的,我与他们的伙计卢七根曾在家乡惠州做生意时打过交道,没想到那天在保定街上遇上了他。我去帮你说一说,能否在他们公寓半工半读,维持着到明年考试。” 吴奇伟这一说,三个青年的几乎不约而同地齐声说道:“此法甚好!” 第二天,四人吃过早餐,伯陵和克刚就去军校报到去了,梧生说先安顿好罗卓英再去报到,因此四人各二二向不同的方向而去。北方的太阳好象一点都不暖和,虽然初冬北方还是不甚寒冷,但是比起广东大埔的同期来却寒酷得多。好在薛岳、温克刚、吴奇伟皆在武昌呆过一些时间,对保定的气候还算适应,罗卓英可是一猛子从南到北啊,对初冬就如此寒冷有些突然,但是毕竟是年青的男儿,气血旺盛,很快也就承受下来。 吴奇伟和罗卓英在路上碾转反侧了半天,方才找到那个鸿文公寓,找到老板一问,公寓员工早已满员,员工大多数也是广东人,不存在什么关照不关照,都是老乡也关照不过来。最后几乎绝望,好在奇伟那个熟人卢七根在老板身边表现还不错,老板还算器重他,所以勉勉强强老板答应让罗卓英先和公寓的员工挤着住没有问题,不收任何费用,至于伙食就是自己解决,一有空缺的岗位立马就补上去。 这对一个流落他乡的人来说不异于也是天大的好事。 从公寓出来,罗卓英满足且感激地对老板说:谢谢,谢谢!解困之恩,终生难忘。并握着卢七根的手说:兄弟真是谢谢您的关照。 但是,奇伟却没有如罗卓英一样的乐观,他在想,尤青的住宿问题解决了,伙食问题怎么办啦,总不可能也不能眼睁睁瞅着兄弟上街讨饭吃呀。 吴奇伟一直在心里嘀咕着这个关键问题,使得罗卓英快乐地一路跟他说着话,都在“嗯”“哦”“嗯”“哦”着搪塞着,一句也没有听进去。 不知不觉又走到了“鲤鱼跳龙门客栈”,回到房间,伯陵与克刚二人亦刚回来,克刚看到他们二人进门,和伯陵使了一个眼色会意后,就兴奋地告诉了他们一个惊人好消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老天爷帮忙,卓英兄的生活费有着落了。” “不是开玩笑吧?”吴奇伟无精打采地问道:“是不是遇上了个大善人啊,可以白吃白喝还可以供你读书准备考试?” “当然不是啰”薛岳看他俩不相信,干脆接过话说:“今天我和克刚去报到才知道,我们每个军校的学生,除下伙食是学校供应外,每月每个学生还可以发六块银元零用,我们算了一下,生活费用节省一点每月有个四个银元足够了,所以呢,我建议我们仨人每人每月节约二块银元供你吃住用,六块银元住公寓加吃住日用品应该差不多可以对付一个月,这样,熬到明年春天,你再去报考一次,有心人,天不负,我看你一定考得上。呵呵呵呵” 薛岳为人爽朗,做事说话都果断利索。并且有些倔脾气,决定了的事情,一般没有人可以翻盘。况且出门在外,同乡偕同学友谊自然非常纯净,大伙相处得如亲兄弟差不多。 罗卓英一下子扑在床上,久久不愿意起来,一行热泪不知不觉地流出眼眶,欢喜的泪?感恩的泪?抑或什么都渗杂在一起。 后来四兄弟在抗日前线中并肩战斗,相互支援,配合默契,取得大大小小的胜利。比如著名的“八一三”淞沪抗战,他们四个人带领自己的部队全部参与,全心全意,不遗余力,为国家为民族建立了功勋。而被军事研究专家喻为抗日战争中最精彩的胜利鼎足而三的万家岭大捷、上高会战和台儿庄大捷,最高指挥官就分别是薛岳、罗卓英、李宗仁。三分天下有其二。此为后话,该处不表。就这样,罗卓英在三位同乡好友的帮助下,在保定城的鸿文公寓终于度过了有生以来最寒冷的冬天,期间为了补贴生活,罗卓英以“素眉生”之笔名,不断向北京的报刊投稿以博取微薄的稿费,依靠着自己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友人的真诚帮助,他终于读完了考试所必须过的所有课程。年的春天,罗卓英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保定陆军军官学院第八期炮科。 (本章完) 赞赏 长按北京青少年知名白癜风医院女人脸上长白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