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9/9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通山文学

总第期

烈火中的英雄侦察兵

文/张善格徐崇知

通山《对越自卫还击战十英烈》之一

摘要:黄光明于年10月15日出生于通山县城关镇二街陈家大屋。年4月1日参加工作,在城关镇五金修配厂上班。年2月22日,黄光明参军,在新兵连训练时,曾获全团第一名,全师第二名;全师集训比武是第一名。下连队后在桂林市奇峰镇41军师炮兵团火箭炮营指挥连侦察排二班任侦察兵。年2月19号,黄光明随师炮团从广西省那坡县念井过国境的号界碑出境。3月10号上午10点左右,随火箭营10连阵地转移到高平往河内方向8公里左右的无名高地的公路上,遭遇敌特大队的伏击而牺牲,荣立三等功,被追任为烈士。

一、活泼懂事的少年

在鄂南的九宫山北面似大海波涛般的群山,在这片群山褶皱的山沟中有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县城。在20世纪50年代,在全国的地图里很难找到如此小的县城了,县城就是一条几百米的窄窄街道,街南是条雉水河,河对岸就是翠屏山,北面是巍峨的龟山,东南面有东、南两座门楼,西面是通山大桥,桥北岸建有城门。

在城门内往东百米处有几十户陈姓聚居地,称陈家大屋。其中,这里也居一户姓黄的人家,是从大冶县迁居过来的。年仲春的一天,一位身穿军装的青年人来到了陈家大屋,走进了黄家。这位青年是黄先发,是北京中南海卫戍部队中央警卫团的排长,现在他转业了。

当时,国家政策对军人特别重视,黄先发又是从北京卫戍部队转业,所以按政策被安排到交通局工作。27岁的黄先发英俊潇洒,一表人才,又有稳当体面的工作,所以很多女青年向往他。有幸的是犀港村一位刚满17岁年轻美貌的姑娘王桃芬通过红娘的媒约,使有情人终成了眷属。

虽是铁骨铮铮的军人黄先发,可对漂亮、娇小的妻子王桃芬百般依顺,怜香惜玉,因此这个小家和和睦睦,成了街道中人们羡慕的家庭。

也或许是夫妻恩爱,也或许是黄家幸有好的风水家运,10年间他们生了5个孩子,其中老大是黄光明,他于年10月出生。

黄家有7口已是家大口阔了。那个年月,子女多的家庭是父母带大了老大,老二就由老大带着,老二稍长就带老三。父母要上班,那时是无力请保姆的,黄光明四岁就开始管带妹妹。父母早晨上班后,把门一锁,黄光明就领着妹妹玩耍,玩累了就扒在窗户,望着街道等着爸妈回来。

几个孩子们稍大了,王桃芬就把他们送到外婆家寄养,所以他们的童年几乎都在外祖母家度过。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多少年孩子们一起放牛,砍柴,扯猪草,捉鱼,掏鸟窝,游泳,几个孩子都养成懂事、肯干、节俭的好品性,他们的体质也很好。

年9月,黄光明开始上学了,那时城关小学设在岭头大王殿,学校是林育民、张钦阔等老师任教。在班上,黄光明有着三个最好的同学是佘华山、朱希建和李易桥。

佘华山个子小,胆子也小,话语不多。朱希建瘦小,但很灵活,是一个能说会讲活泼孩子。李易桥是武汉人,他一家从武汉刚下放来的,必竟是大城市人,李易桥显得娇气得多。黄光明与他们是邻居又是同班,所以每天或一起上学或在一起玩耍,他们到白鹤山上去拾蘑菇、树上捣鸟蛋;或到街道巷道捉迷藏、抓特务。

那年月,孩子们的家里都很贫穷,小小的年纪就要为家庭砍柴,或到周边的生产队的地里去掏薯根,或去地里捡农人收割后掉的谷刁,以帮父母解决家里生活问题。在去七里冲砍柴时,黄光明常常帮佘华山、朱希建捆柴,因为黄光明捆的柴既结实,又好肩挑,途中不会脱落。李易桥不会挑柴担,往往是黄光明把自己的柴担挑到前面去,又折回来挑李易桥的柴担。

“文化大革命”爆发时,黄光明九岁了,秋天来时他上四年级了。爸妈除上班外,早晨和晚上大多数时间都要在单位参加政治学习,学习毛主席著作,或斗私批修。好在他爸黄先发是军人出身,是中央警卫团的排长,所以没有打成“党内走资本主义当权派”。爸妈加班在单位学习,家庭的提水、搬柴、做饭只有黄光明负责了。当时,城里人都吃的是供应粮,大约每人三两米。有一次,爸妈加班不能回来,黄光明做好饭后,兄妹几人吃了起来,黄光明是哥哥,当然不能让弟弟、妹妹饿着,吃了一点后,就放下了碗。妹妹黄瑞仙说:“哥哥,你为什么不吃了?”

黄光明说:“我吃饱了。”

弟妹们吃好饭后,黄光明到锅里一看,还有一点剩饭壳,黄光明就加一点水,把饭壳都吃了。

妹妹黄瑞仙奇怪地说:“哥,你说吃饱了,为什么吃这糊饭壳?”

黄光明笑了笑说:“不能浪费呀!”

爸妈回来后,黄瑞仙对爸妈说了哥哥吃饭壳的事,妈妈王桃芬含着泪水说:“傻丫头,哥是先让你们吃饱呀!”

年秋,通山县第一中学办了附小班,是专门培养文艺骨干的。那年深秋,城关第一小学突然来了两位老师。班主任说:“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一中来了两位老师,男的是王权新老师,女的是张启华老师,今天来学校挑人,谁被他们挑中了,就可去一中附小读书。”

首先,是王权新老师到班上挑选,每班他要挑上十来个同学,然后这些同学分别到办公室由张启华老师挑选。

张启华老师是武汉人,音乐学院毕业,身材高挑,圆脸大眼,兰花般手指弹琴如流水一般。当时,黄光明、佘华山、李易桥三个好友都进办公室试音了,就等班主任宣布选上的同学了。

11点时,班主任宣布了被选上的同学名单:杨江平、黄光明、廖玲玲、易爱龙……等共八人。

让黄光明感到奇怪的是在一小学生剧组的演《沙家浜》《智取威虎山》主角的佘华山没选上,黄光明有点失落,他很想佘华山和自己一去一中附小,于是他要去找老师问问。

黄光明年仅九岁,可他胆子比较大,敢讲敢说。他听到佘华山没选上,就飞跑到办公室找张启华老师,黄光明说:“张老师,佘华山在我们学校演杨子荣,演了郭建光,他为什么没选上?”

张老师说:“小同学,你叫什么名字?”

“我是黄光明!”

张老师微笑着说:“好像你选上了?”

“我选上了,佘华山为什么没选上?”

张老师耐心地说:“小朋友,选文艺人才要多方面的条件,不能说在你学校演了“杨子荣”就一定能上,你以后是会明白的。”

黄光明知道自己说不过老师,就只好作罢了。

进入了一中附小班,学校仿佛是到了另外一个天地。附小班就在一中的校园后排,学生们每天要走过学校若大的操场,绕过三排中学生的教室,穿过校园绿化园圃,才是附小班教室、练功室、排练室。

附小班的负责人是王权新老师。文化课教师是吴远教和吴顺能两位老师担任,两位老师都姓吴,学生们一般乐于称“大吴老师”“小吴老师”。艺术老师是张启华老师,她负责学生唱歌、练功、排节目。吴顺能老师喜欢音乐,一有空就抱个手风琴摇头摆尾地拉了起来,学生排练时常常让他去排练伴奏。

附小班读书生活不比普通小学,比普通小学的校园生活苦得多。学生们都住校,早晨五、六点就起床,老师教同学们练功,练歌。特别是学练芭蕾舞,同学们的脚尖有时练出了血,有时扭痛了腰,所以大家都感觉附小班的生活是“苦乐交响曲”。

年春,附小决定排练《红色娘子军》剧目,张启华在挑选男主角“洪常青”时,挑选了A角、B角两人,黄光明虽然是B角,但表演身段、形象方面胜过A角,A角的特点是唱腔比较响亮、圆浑

那年夏天,咸宁地区举行全地区中小学样板戏汇演,通山县附小班参赛的节目是《红色娘子军》。为了节省时间,通山附小与咸宁附小联合演出,就是通山演几场,咸宁演几场。几个县的剧组比武演出后,通山县的《红色娘子军》获得了一等奖。

一中附小班的样板戏出了名后,附小班剧组也经常下乡到农村各中小学演出。那年十月,有一支部队拉练到通山石门,驻扎了一些日子,部队首长要求附小班剧组到驻地石门演出,这些“五湖四海”汇在一起战士们看了一中附小班演出的《白毛女》全场,都掌声不断,赞叹不已。

二、飞扬奋发的青春

年春,一中附小改称为“一中文艺连”,是初中班级编制,两年制的初中生活一晃就过去了。

年,黄光明家有7口人了,家大口阔,父母的工资收入难以供几个孩子们读书了。

父亲对黄光明说:“光明,咱家庭困难,无力送你读书了,你是大哥,该出学校们帮父母挣钱养家了。”

黄光明说:“爸,我们家实在很难,我愿意出社会帮你们分担担子!”

妈妈见黄光明不能上学,整整两天眼睛含着泪水。妹妹黄瑞仙问哥哥:“哥你为什么不上学了!”

黄光明开玩笑说:“我自己不想读书了,过两年我去当兵,你一个女孩就应好好读书。”

那年,黄光明年仅16岁,出学校门他能做什么呢?

黄光明的朋友们有些上高中了,有些跟爸爸学手艺去了,失学的黄光明独自一人围绕县城跑了几圈,他不是闲逛,不是游玩,他是去观察人们在做什么,什么事能挣钱。

几天后,黄光明发现了有几件事可挣得钱。一是锤石子,就是到凤池山上检小石块,挑回来,用铁锤敲成更小的石块,然后卖给做土木工程的人。二是去给土木工程的工地去挖土方。三是可给那些砌房子人当小工,和泥伺候砖匠。

首先,他想去试试锤石子的活儿。他上山挑来了石子,就在马路边锤敲石子,一连干了一个星期,然后借来了板车,运到工地去卖,得到了自己挣的八元钱。黄光明算了算,每天挣了1.14元。

过了几天,他又遇到了一件好的活儿,就是新桥在建筑供销社房屋需要小工,每天1元钱。黄光明邀了佘华山一起去当小工。

9月的鄂南,晚上的天气很凉爽,可在白天太阳还是火辣辣的,那天下午,黄光明、佘华山冒着火热的太阳挑着箢篼锄头、被窝行李、米和菜赶到了新桥。第二天,他们来到工地干着和泥、搬砖的活儿,虽然很累,黄光明心想着每天有1元钱,也就能忍受。到了晚上,佘华山、黄光明十分疲劳了,早早就在工棚里睡了。

可到了半夜,佘华山醒了,突然想家了,忐忑不安,他从来没这样离开家干这样的苦事,便大哭了起来,非要回家去。黄光明左劝右劝都不行,无奈黄光明只好在半夜护送佘华山回家。第二天黎明,黄光明一个人又匆匆赶到新桥做工,他硬挺着在工地干完了一个星期。

10月,经热心人的介绍,黄光明一直在城关建筑工程队的工地上做小工,运砖搬石,和泥送泥,搭建脚手架,一个月下来除交税款,可挣20多元。这些钱黄光明自己只留两元钱,其余都交给妈妈了。

年,全县各公社大办公社企业,各社、队纷纷建林场,建茶场,建猪场,城关镇决定在范家垅建猪场。

7月13日,城关居委会吴主任组织20多个待业青年开会。吴主任说:“青年朋友们,广大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走与工农结合的道路,这是一场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一些人为了复辟资本主义,恶毒攻击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什么‘变相劳改’。一切反动剥削阶级,从他们的阶级本能出发,总是鄙视劳动,仇视劳动人民,诬蔑劳动人民是没有出息的‘小人’‘下愚’‘群氓’。实践证明上山下乡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是让革命青年走上金光大道。”

吴主任讲了一大套“理论”,黄光明站起来说:“吴主任,你是让我们来学习政治课?我们现在要去工地干活挣钱,你上政治课发钱吗?”

吴主任没有见怪黄光明,发而笑咪咪说:“你黄光明就是心急,你让我讲嘛,我今天请你们来,就是要你们负从党的领导,听毛主席的话。镇里要办猪场,要让你们青年人到猪场去锻炼成长。”

在场的青年都笑了起来,朱希建说:“不就是要我们到猪场去当职工吗?”

“是啊!我请你们来就是这件事。”吴主任把话讲到了点子上。

在场的人议论纷纷,朱希建说:“我们有工资吗?”

吴主任说:“没有,场里跟你们记劳动工,年底收入按劳动日分配;每月发给你们九元钱生活补助,主粮你们在家里拿来,猪场集体起食堂。”

黄光明想了想:一是年底有收入分红,二是当月有九元现金,三是有这些朋友在一起。他当即举手说:“我愿到猪场去!”

朋友们见黄光明举手同意到猪场去,也就跟着举手同意到猪场去。其实有些人在家里无所事事,说到猪场去有许多朋友才报名去猪场。

7月14日,黄光明、佘华山、朱希建、杨江山、吴作能、从新建、吴作农、万民生、夏学海、蔡光拓、陈新建、邓北群、朱建军、徐如意(女)、朱福宝(女)、朱秋红(女)等青年人都到猪场来了。猪场的场长是王大水,是一个能干实干的汉子,对这伙血气方刚的青年十分看重。但是,他要求青年们要踏踏实实地干活,不过他自己也带领着青年人们干。

在猪场开始的主要任务是:做猪屋、猪圈、砍柴、建食宿设施。黄光明出奇的是会拿砖匠刀,会砌墙,所以做猪屋、猪圈他就是匠人,其他朋友只能当小工了。黄光明把猪屋砌得这么好,王大水场长很满意,对黄光明说:“光明,看不出你这么能干,有前途!”

可是,黄光明有件事令王大水场长不满意,就是场里的人都把生活用品都搬到猪场来了,在猪场吃,在猪场住,即“住读生”。可是黄光明在猪场住,就是不在猪场吃饭就餐。虽然不影响工作,王场长觉得全场人不能统一行动就不完美。

有一天,王场长邀黄光明来到猪场背后山的大树下,找他谈谈心,看他对猪场伙食有什么意见。王场长说:“光明,这一段时间以来,你在猪场工作得很不错,就是有一件事我有想法,你是否对猪场食堂伙食有想法?”

“我没有想法。”

“那你为什么不在猪场就餐呢?”

黄光明说:“我有特殊情况?”

王场长好奇了,说:“有什么情况?可场里的朋友都笑话你小气吝啬。”

黄光明说:“那是朱希建那鬼家伙笑我的,其实,我家有七口人,家里经济紧张,我用场里补助的九元钱放在家里用作菜钱,一家人就有菜吃了,就为我爸爸解决了困难?”

王场长见黄光明这样一讲,心里觉得黄光明不仅表面活泼能干,心底也这样非常善良懂事。王场长说:“既然你家里是这样的情况,那你还是在家里吃饭吧!”

年秋,镇里组建了基干民兵营,各大队、居委会建基干民兵连,小队建基干民兵排。轻型武器发至民兵排,重型武器发至基干民兵团、营。黄光明的爸爸黄先发是北京中南海卫戍部队中央警卫团的排长,军姿站得好,枪法也准,被镇里选拔为镇民兵营副营长,专管全镇的基干民兵训练。

黄光明被镇里提拔为民兵连长,管几个镇里企业的民兵排训练。黄光明是一个性格大胆、办事细心之人,他把民兵训练搞得有声有色。

一天,镇企业民兵连要拉练训练,早晨五点在镇门口集中,五点十五分开始拉练。黄光明连长带队跑在队伍前面,他爸黄先发副营长在后压阵,其他民兵都不知道两父子要把他们带去何方?

民兵们开始背着枪跑步后,他们从一街跑到范家龙口,穿过郑家坪、洞口、到万家黄荆林、大塘,从观音石翻越长林山到畈泥高坑,再从沙堤回县城。几十里爬山越坡的山路,甚至许多地方是荆棘丛生。朱希建鼓着嘴说:“好一个黄光明,只顾你受得了,你带队竟把老子的肠都跑断了。”

这次拉练是过度了,在爬越长林山时有十来个民兵倒在地上了,是同伴们扶着下山的。回家后,多数民兵的脚腿都肿了。

一个星期过去了,民兵们又要外出拉练。消息传开后,好友朱希建、佘华山、吴作农悄悄对黄光明说:“你带出拉练,跑近一些的地方,不要一两次拉练把我们搞怕了,到时我们这些朋友也会整你的。”

黄光明说:“拉练就是打仗,敌人追赶时,你跑不动就丧命了。”

朱希建说:“也只能慢慢来。”

这次早晨拉练果真没有跑远,镇里的部长说是去抓逃犯,还是让黄光明带队跑步,是往山背管、石航郭那方向跑,到石航郭庄后又往白羊山上跑。

大家开始上白羊山了,跑在队伍前面的黄光明,见天还未大亮,就朝山顶开了几枪,大喊:“逃犯跟我停着,再跑我就又开枪了!民兵们赶快上山抓逃犯啊!”

见到黄光明的喊声,有些胆大的就在观察,准备去追赶;有些民兵说发现了逃犯就蹲在地上不动了;也些胆小的竟往山下跑。

黄光明见队伍出现这些情况,就自己爬到山顶,然后大声说:“逃犯跑到衢潭那边去了,我们赶紧回镇去通知衢潭民兵抓逃犯。”

黄光明父子把民兵带回镇后,镇了的部长说:“今天早晨吃早餐后,所有民兵开总结会,互相交流抓逃犯的表现。”

在当天的拉练的总结会上,镇武装部长在台上亲自为黄光明带上了大红花,他被评为了“优秀民兵连长”。

未完待续……作者简介

张善格,男,年7月21日出生,湖北省通山县通羊镇衢潭村人。大专文化,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曾在小学、中学、乡镇教育组工作。喜爱研究书画、诗联、文学和历史,热爱旅游。任市史志办专家库专家,县地方文化研究会会员,县李自成文化研究会法人代表。多年参与编修地方志和李自成文化研究刊物工作,曾在市、县报刊发表文章二十多篇,撰写长篇人物纪实传记三本。

作者简介徐崇知,女,年11月出生,湖北省通山县畈泥乡茅田东塘人。中文本科毕业,中学高级,通山县职教中心退休教师。曾多篇散文和教研论文发表于各大报刊,教研论文也多次获省、市、县奖项;班主任工作经验在全县德育工作大会上交流;辅导学生参赛多次获县、市一等奖;在职教多次成功组织学校大型活动;曾主编《通山熟语集锦》、《通山美食与民俗》和《通山传统少儿游戏》等。编排:孔深图片:网络通山作协

谢谢您的鼓励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ggaoxianzx.com/shgxcz/609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