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传统的婚嫁礼仪中,多以贴“喜”字以示吉庆,但在江西上高地区,人们都是贴“肃”字迎亲的。其实,“肃”字迎亲是上高地区一项古老的民间婚嫁习俗,相传,这一习俗的形成与一名和尚有着密切关系。 婚嫁是人的一生中最为重要的几件大事之一。按照我国传统的婚嫁习俗,一场完整的婚礼流程,包括大大小小不下十几道程序,其中最让人期待,也是最重要的一道程序当属迎亲。现如今,我们常常能见到迎亲的车队,每辆迎亲的车都会在车头贴上一个醒目的大红“囍”字。然而,在江西宜春的上高县,至今仍然保留着一项十分特别的婚嫁习俗——在迎亲车上贴“肃”字。 ▲上高人结婚,男方在迎亲前,由家中长辈写好一个不出头的“肃”字,到女方家再由女方长辈将其笔画补齐。 晨报首席记者康婧 自古流传于赣西南一带 在上高地区传承至今 结婚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情,每对准夫妻都会为婚礼挑选一个良辰吉日,并且对其中的任何一个细节都倍加重视。在中国传统的婚嫁习俗中,一场婚礼至少有十多道程序:相亲、断八字、定聘、择日、送嫁、催嫁、迎亲、拜堂、出厅、闹洞房、回门。 江西大部分地区的新人举行婚礼,都会在迎亲车的车头贴“囍”字,这也是传统的婚庆习俗之一,因为结婚本来就是一件喜庆之事。但在赣西南一带,曾经流传着在婚车上贴“肃”字的奇特习俗,并且这一迎亲习俗在年被上高县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记者了解到,过去,“肃”字迎亲的风俗不仅盛行于宜春上高地区,从上高往西至萍乡桐木一带,东至万载一带都十分流行。后来,这种民俗在宜春、萍乡、万载一带开始淡化,仅在上高地区传承至今,形成了一种具有上高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 “肃”字迎亲代代相传 已有上千年历史 “其实在赣西一带,现在还有少数地方保留着这种习俗,但上高地区尤为盛行,并且抓住了申报‘非遗’的契机。”据上高县文化馆副馆长丁利民介绍,“肃”字迎亲的习俗流传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当地居民、70多岁的蔡望芬告诉记者,“肃”字迎亲古时就有,而且是祖辈们代代相传而来的。 记者了解到,上高“肃”字迎亲的一般流程是,男方迎亲花轿或车队出发之前,请当地德高望重的长者执笔,在大红纸上写下一个斗大的“肃”字,并要边写边念“一直山河动,横担日月明,左撇星斗见,右拖鬼神惊,普庵来到此,诸煞尽消藏”。念完后,字也写完。但“肃”字中间一竖不得出头,要留待女方家填补完整。不出头的“肃”字写好后,贴在迎亲轿顶或车头,然后才能出发。迎亲队伍到达女方家后,女方请当地德高望重的长者在“肃”字头上添上一笔,将“肃”字补充完整,才能送新娘上轿。 相传与一名和尚有关 源于“印肃跟花轿”的传说 当年为了申报“非遗”,丁利民带领一组人走访乡间,深入了解这一习俗的起源。民间有很多关于这一习俗起源的传说,其中为大多数人接受的是“印肃跟花轿”一说。 印肃是南宋时期名震湘赣的宜春慈化寺的著名高僧普庵禅师,他的信徒极多。圆寂之后,人们奉他为神。至元代,他作为民间俗信的地方诸神被录入《三教搜神大全》,并成为历朝历代慈化寺远近民间顶礼膜拜的偶像。 在民间传说中,印肃是个亦道亦仙的圣人。尤以驱妖魔、救妇女的故事居多,特别是拯救新娘的故事,流传甚广。相传,慈化有个漂亮姑娘嫁到模汤,迎亲队伍一路吹吹打打路过慈化寺时,印肃睁开慧眼,看见轿中有两个新娘,便知有妖精作祟,于是悄悄跟随花轿直到模汤。待花轿到达时,新郎掀开轿帘,见有两个一模一样的新娘在内,一时不知所措。众人发现随轿而来的印肃后,立刻求救。印肃说:“把左边的新娘牵去拜堂。”紧接着,他手举佛帚、口念咒语,假新娘就地一滚,嚎嚎怪叫,现出了九尾狐的原形。 后来,人们迎亲时,为了护轿镇妖,便把印肃名字中的“肃”贴在轿上。就这样,“肃”字迎亲的习俗经过世世代代流传了下来。 书写“肃”字颇为讲究 需由男女双方共同完成 丁利民说,看似一个简单的“肃”字,其中却有很多讲究。记者了解到,上高人迎亲时“肃”字有两种写法:一种写法是男方迎亲前,只在轿门上写半个“肃”字。轿到女方家,新娘上轿后,关上轿门,再由女方请道士将另外半边“肃”字补齐。另一种写法是,男方迎亲前写的“肃”字中间那一竖不出头,将其挂在轿顶才能出发。等花轿到女方家后,由女方请当地德高望重的长者将那一竖补齐,添写完整后,新娘才能上轿。 这两种不同的写法一直沿用至今,但关于两种写法的缘由,随着时代的变迁,民间有着不同说法。据蔡望芬介绍,其中和传说比较相符的是为了避免妖精识破,所以特意不写全“肃”字;还有一种比较实际的说法是男方迎亲所写的“肃”字不出头,意为女方嫁到男方家后不要抛头露面,要在家孝顺公婆、顺从丈夫;而女方在新娘上轿前将“肃”字的一竖写出头,意为女方嫁到男方家后要抬头挺胸做人,不要低三下四,以保夫妻和睦、家庭美满。 记者了解到,上高人迎亲时除了贴“肃”字外,还流行贴对联。上联由男方出,把拟好的对联贴在花轿上,到达女方家后,再由女方对出下联并贴上。“不过,现在会对对子的人越来越少了,所以这一习俗沿用的已经不多了。”丁利民说。 花轿换婚车 沿用“肃”字习俗 上高县新界埠乡堆峰村的晏享才如今已有70多岁了,据他回忆,当年他结婚时还是用花轿迎亲的,花轿上就贴着一个“肃”字。 与晏享才同村的晏自德在娶儿媳时,虽然迎亲队伍由花轿、马匹换成了一列长长的轿车队伍,但依然按照传统习俗,在婚车的车头贴上了“肃”字。“闹洞房在我们这边也一直很流行,当地村民说着俚语,调侃着婚房里的新人,那种场面很是好玩。”晏自德笑着说道。 据丁利民介绍,当年他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农村地区的老人普遍觉得“肃”字迎亲的传统习俗不能改,他们甚至认为,现在之所以离婚率这么高,与迎亲时不贴“肃”字有很大关系。虽然老人们的想法多少有些迷信色彩,但结婚确是一件神圣的事,也是一件严肃的事,理应慎重对待。 往期回故·千年古县“耀”赣鄱 ·赣地历代形形色色“分家礼”万变不离忠孝·各色主题公园激活赣鄱文化“硬核”魅力 执行主编:涂晓珺 责任编辑:康婧 编辑:廖旖晨 晨读江西│一个有文化的成都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中科出席第十届健康中国论坛大会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ggaoxianzx.com/shgxcz/543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