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9/2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信仰者

再现方志敏精神

彰显信仰的底色

——电影《信仰者》观后

何美

○英雄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坐标,是一个社会的价值引领。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今天,他们应当被纪念,应当一次次经由影视、戏剧与红色家书等艺术形式郑重打开。

○信仰是永恒的主题,不因时代而迁移,有信仰应当成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立身之魂。

○时代可以变迁,理想不可缺失;年华可以老去,信仰之树常青。

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信仰者》触碰了一个巨大的时代话题——信仰。该片遵循历史真实,通过线性叙事,展现了方志敏烈士短暂而精彩的36岁生命当中的最后一段岁月,呈现了方志敏带领红十军团北上抗日失利被俘、入狱后坚贞不屈、身陷囹圄依然坚持写作、最终壮烈牺牲的真实故事。枪林弹雨,囹圄桎梏,奋笔疾书,这浴血写就的生命轨迹与历史图册,有着信仰与精神的高度、生命与阅历的厚度,以及情怀与担当的宽度。

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涌现出了《可爱的中国》《建国大业》等一批红色影片。其中上影集团出品的《可爱的中国》根据方志敏的《血肉爽》等三篇文章构筑起三段式的结构:“血肉”讲述方志敏掩护红军北上抗日,“清贫”和“可爱的中国”讲述方志敏在狱中与战友并肩斗争。

年的《信仰者》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弋阳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出品。讲述了方志敏在带领红十军团浴血突围以期直插国民党腹地的计划失利之后,被关押在南昌军法处囚室天,他用敌人劝降的纸笔写下了《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等16篇文稿约14万字,写下了一个共产党人对信仰的忠诚与执着。他在《我们临死以前的话》中以死明志:“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我们的信仰是铁一般坚硬的。”《清贫》朴素清白:“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地用之于革命事业……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斗室乾坤大,囚房变书房。方志敏感染了狱中的看守人员,感动了“落难”的原国民党高官胡逸民,这些文稿包括三篇写给党组织的密信经由狱中人士辗转传出后留存至今。影片《信仰者》里的烈士群像——最年轻的军团长寻淮洲22岁牺牲时衣不蔽体,毕业于黄埔军校、担任过孙中山警卫的刘畴西在敌人觥筹交错劝降时不为所动,红军师长胡天桃脚穿两只不同的草鞋、肩背一个破洋瓷碗,王如痴在监狱斗室下棋悟道,方志敏谢绝与爱妻会面的“诱饵”,都展示了信仰的交锋、意志的较量。

表演艺术与台词呈现、壮怀激烈的战争场面、囚牢等残酷境遇的空镜头处理,这些影像艺术可以创新,但历史真实一以贯之。战火纷飞中的信仰,与静谧的后方形成对比;“狱中囚人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患病的”,牢狱囚禁中的信仰,与敌方的劝降形成反衬。1年,中国共产党有党员50多名。年,中国共产党有党员万人。在这期间,为民族解放事业牺牲的有名有姓的共产党员有多万人,平均每天牺牲人。刘胡兰,15岁;董存瑞,19岁;夏明翰,28岁;赵一曼,31岁;向警予,33岁;赵尚志,34岁;杨靖宇,35岁;方志敏,36岁;李大钊,38岁……这是他们牺牲时的年龄。数据背后,是一个个年轻而有信仰的生命。李大钊笃信“共产主义在中国必将得到光辉的胜利”;夏明翰笃信“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陈树湘伤重被俘,掏腹断肠,誓死不降,慷慨就义,时年29岁;杨靖宇弹尽粮绝志坚如钢,直至流尽35岁生命的最后一滴血;郭亮被秘密杀害时年仅27岁;刘胡兰铁心向党,15岁从容就义,“生的伟大,死的光荣”……革命斗争考验面前,无数共产党人用鲜血乃至生命书写了理想信仰的壮丽篇章。狱中临死的方志敏也在畅想“可爱的中国”:“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

年6月18日,36岁的瞿秋白就义前高唱《国际歌》《红军歌》。年8月6日,36岁的方志敏被秘密杀害时高喊“共产党万岁”,他的就义被毛泽东誉为“以身殉志,不亦伟乎”。英雄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坐标,是一个社会的价值引领。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今天,他们应当被纪念,应当一次次经由影视、戏剧与红色家书等艺术形式郑重打开。

《信仰者》,片名曾由《北上!北上!》改为《第十军团》,最后定为《信仰者》,与《我的上高》《我的战争》《太阳河》等电影的片名均耐人寻味。特别是画面、台词颇有古风,在豆瓣网获得评分8.0的《我的上高》,讲述的是上高会战的故事,视角新颖而别致。上高会战(锦江会战、鄱阳扫荡战、宜春会战)以长眠镜山的八千将士的代价毙伤日军2.4万人,是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书生县长黄清谷,手撑黄纸伞带全县子民支持抗战:“我有雨伞,老表好认。”“伤了,有人抬。死了,有人埋。”上高会战20天,上高出动了占全县人口1/3的民夫,超过千人的向导,会战期间每日向战争提供市斤粮食。黄纸伞下,黄清谷问,后世的人们,你们还会记得那些战死的兵吗?有种淡淡的悲怆,更有风骨与大义。《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已经施行。在法治的天空下,在艺术真实的呈现里,英烈信仰的底色更应擦亮。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给电影表演艺术家牛犇同志的信中提出“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这一崇高目标和重要标准,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应该走什么样的人生之路、艺术之路这一重大命题。

从南湖到南昌,从井冈山到天安门,信仰是永恒的主题,不因时代而迁移。与那战火纷飞、物质清贫的年代相比,我们如何在和平富裕年代体会“清贫”里的“深爱”?我们如何直面信仰缺失、道德迷失和精神缺钙的现实困境?当下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时代似乎有着对信仰的更迫切的追求。“有信仰”成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立身之魂。在当前《红海行动》《战狼2》等新主流大片盛行克敌制胜、扬眉吐气、“嗨起来”“燃起来”等民族情怀与审美体验之际,我们重温方志敏精神、回眸信仰的底色,尤应铭记:时代可以变迁,理想不可缺失;年华可以老去,信仰之树常青。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崇高信仰点亮复兴梦想。

商务合作/团体票/包场服务/广告投放业务

咨询









































白癜风注意
北京中科医院骗人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ggaoxianzx.com/shgxcz/344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