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2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一大波“撤县设区”、“撤县设市”正在袭来。今年,全省共有上饶县、九江县、赣县、新建县、广丰县提出“撤县设区”,上高县、龙南县、泰和县提出“撤县设市”。

目前,我省已将这8个县的申请上报民政部,近日将上报国务院。

江西今年8个县提出撤县设区(市)

新建县“撤县设区”开始动作,是否意味着南昌版图将发生新的变化?其实数年前,就曾有市民提出行政区划调整的建议,打造“大南昌”。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因为行政区划远远跟不上城市发展,国内悄然刮起了“撤县设区”的风暴,全国已有余个县“排队”设区,我省除新建县外,还有上饶县、九江县、赣县、广丰县提出“撤县设区”,上高县、龙南县、泰和县提出“撤县设市”。

  全国余县排队设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县域经济迅速壮大,“撤县设市”风生水起。但年,由于种种原因,国家“冻结”了县改市政策。解冻出现在去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设市标准,严格审批程序,对具备行政区划调整条件的县可有序改市”。

  记者查询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官方网站,在网站上公布的19份“年县级以上行政区划调整公告”中,全国各地有一大批县成功“改区”,不过大部分是县区合并或者多个区合并更名。一位熟悉行政区划调整的专家表示,随着经济发展,很多地方的行政区划已经跟不上发展的步伐,特别是土地指标“捉襟见肘”,所以很多省市提出要调整行政区划,撤县设区或撤县设市。保守估计,目前在民政部“排队”待批的县就有多个。

  我省8县欲撤县设区(市)

  在全国“撤县设市”、“撤县设区”的浪潮中,江西的步伐稍显落后。从年到年,我省仅有丰城、德兴、乐平、高安、瑞金、南康、贵溪等先后撤县改市。在11个设区市中,大部分区域仍以“县”来命名,大多数设区市还存在着一市一区的尴尬局面:像上饶市,只有信州区,赣州市在去年南康区获批前也只有章贡区,造成了城市拓展捉襟见肘,“小马拉大车”现象。

  年,我省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提出,适当调整一些城市的行政区划,对市、县同城的要力争撤县(市)设区,仅设一个建制区的城市,可根据城市发展需要,通过撤县(市)设区,增加建制区数量,进一步激发了不少县改区(改市)的积极性。借此东风,江西也拉开“撤县设市”、“撤县设区”的大幕,去年1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南康市改设“南康区”,记者在民政部相关网站上看到,今年又有上饶县、九江县、赣县、新建县、广丰县提出了“撤县设区”,上高县、龙南县、泰和县则提出了“撤县设市”。(来源:江南都市报)

现在开始,来掰一掰这些县城的“前世今生”!

上饶县

别名:饶城、饶西

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信江上游灵山地区。地处赣、浙、闽、皖要冲,史称“八省通玉衢”、“豫章第一门户”。

古属扬州。春秋战国属吴、越、楚。秦属九江郡。汉属豫章郡。东汉建安初(—)吴析余汉县东境置上饶县,以山郁珍奇、上等富饶得名。晋元康元年()并入葛阳县。南朝宋年间(—)复置,属鄱阳郡。隋开皇九年()复并入葛阳(十二年改名弋阳)。唐武德四年()重置,隶饶州。七年()又并入弋阳县。乾元元年()再置,隶信州,为州治。宋属信州郡,为郡治。元属信州路,为路治。明清属广信府,为府治。年属豫章道。年隶于省。年起属第六行政区。

年5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上饶,14日析县治广平镇立上饶市,隶赣东北行政区,9月隶上饶地(专)区。0年3月并入上饶市,4年3月恢复上饶县建置。0年10月18日,上饶撤地设市,县隶上饶市。

九江县

别名:柴桑

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游南岸。

九江县历史悠久。夏、商、西周地处荆、扬二州界。春秋为吴之西境,俗称“吴头楚尾”。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地属九江郡。楚汉相争,先属英布九江王国,后改淮南王国。汉高祖六年(前年),始置柴桑县,隶豫章郡。新莽改郡名九江、县曰九江亭。东汉复旧称。三国魏黄初二年(年),孙权置武昌郡,柴桑为之属。

年,废道,直隶江西省。年3月,县城另设九江市政厅,次年改称市政府,年10月撤销。年6月,重设九江市政委员会,年裁入县。年,全省分设13个行政区,县属第三行政区。年4月,减为8个行政区,县属第五行政区。年冬,因赣北沦陷,区辖范围划小,全省增至11个区,县属第九行政区,区署一度设境内岷山。年8月,鉴于地理历史沿革及交通、面积现状,全省调为9个行政区,县属新的第九行政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县内先后成立港瑞、仙南、白西、甘东、马楚、甘西等区苏维埃政府,实行红色割据。

年5月17日解放,同年冬九江市、县分设,原九江县城设九江市,农村归九江县,县人民政府仍驻市区,年市、县合并,1年市、县再度分设,8年县人民政府从九江市区迁沙河街。九江县现属九江市市辖县,

赣县

赣县位于江西省南部,环抱赣州市区,距今已有2多年的悠久历史。

赣县历史悠久。县因山海经所记“南方有赣巨人”而得名。据白鹭乡官村发掘的商周遗址和出土文物考证,远在多年前已有先民在境内生息。

汉高祖六年(公元前年)始置县,西汉属豫章郡,县治溢浆溪。莽新隶九江郡。东汉复为豫章郡。兴平二年()孙策分豫章郡置庐际郡。三国吴嘉和五年()分庐陵郡置南部都尉,赣县均属之。同年拆赣县地置平阳县(太康元年改名平固县)。西晋太康三年()改南部都尉为南康郡,赣县隶南康郡。太康末()县治徙葛姥故城(今章贡区水东一带)。东晋永和五年(),郡、县治徙章贡二水之间(今赣州市区)。刘宋改郡为国,赣县属南康国。

年8月14日赣县解放,析赣州镇置赣州市,赣县先后属赣南行政区、赣州专区、赣州地区、赣州市。9年7月县治由赣州市迁至梅林现址。

3年底,全县总人口55.7万人。4年底,全县辖9镇10乡。

新建县

别名:西昌

新建县是江西省南昌市所辖的一个县,位于赣江下游西岸、鄱阳湖南面。

新建,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居住,公元六二二年(唐武德五年)单独设县,名西昌,公元六二五年并入南昌县。公元九八一年(宋太平兴国六年)划南昌县西北境(今奉新、永修一部分地区)十六乡另建一县,命名新建县。至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现县治长堎镇,原为荒丘,1年始建。下辖18个乡镇和1个省级工业园区,个行政村,总人口70万(年),多为汉族江右民系。

广丰县

广丰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上饶市东部,与浙江、福建两省接壤。东界浙江省江山市,北邻玉山县,西毗上饶县、上饶市信州区,南接福建省浦城、崇安两县。

唐乾元元年()置永丰县,因里为名。元和七年()撤销,并入上饶县。宋熙宁七年()恢复永丰县。元代隶浙江行省,明洪武四年()改属江西省。清雍正十年()因吉州已有永丰,加之境内有丰溪河,置广丰县,与“永丰”意近。

年5月5日,广丰解放,5月20日成立县人民政府,隶赣东北行政区上饶专区。9月,赣东北行政区撤销,改属上饶专区。年4月,上饶专区改称上饶地区。0年10月,上饶地区撤地设市,广丰县属上饶市。

上高县

上高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锦江中游,属宜春市。

上高历史悠久,是源远流长的千年古邑。东汉灵帝中平年间(公元年),汝南(今河南)上蔡百姓迁到上高,始建上蔡县,为上高县之始,距今有年的历史。晋太康元年(公元年),改名为望蔡县。唐中和年间(公元年)初置上高镇,南唐升元初(公元年),废上高镇改置上高场,南唐保大十年(公元年)升场为县,始名上高县,沿用至今。从8年2月起,隶属于宜春地区,即现宜春市。

龙南县

龙南县是江西省赣州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江西省最南端,东邻定南,南接广东和平、连平,西界全南,北毗信丰。

春秋时期,龙南地属吴。

周元王三年(前)冬十月,越灭吴,龙南地属越。 周显王三十五年(前),楚灭越,龙南地属楚。

南唐保大十一年(),以信丰虔南场置龙南县,隶虔州。因县治在龙头山(一说百丈龙潭),又一说“百丈龙滩”之南,取名龙南。

民国元年冬,废府及直州,龙南县录江西省政府。

民国3年划全省为4道,龙南县属赣南道。

年8月19日龙南解放,隶赣州分区督察专员公署。9月,改属赣西南行政公署赣州分区。

0年9月撤销赣西南行政公署,龙南县改属赣西南人民行政公署。

1年6月撤销赣西南人民行政公署,龙南县改属赣南行政公署。

4年6月撤销赣州专员公署,龙南县改属赣南行政公署。

4年5月撤销赣南行政公署,龙南县改属赣州专员公署。

8年2月撤销赣州专员公署,龙南县改属赣州专区革命委员会。

年2月撤销赣州专区革命委员会,龙南县改属赣州地区革命委员会。

年7月撤销赣州地区革命委员会,龙南县改属赣州地区行政公署至今。

泰和县

泰和县是江西省吉安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赣中南吉泰盆地腹地,地处井冈山下,东南邻兴国县,西南毗遂川县、万安县,西接井冈山市、永新县、北与吉安县相连,东北连青原区。

泰和古为扬州南境,春秋、战国先后属吴、越、楚,秦属九江郡;

西汉为庐陵县境,东汉建安四年(公元年)置西昌县,为庐陵郡治,故城在今县城西1.5公里。

三国吴析西昌置东昌县(今吉安县永和镇),属庐陵郡。

晋太康元年(),庐陵郡治迁石阳(今吉水县东北10公里),西昌属之。

南北朝大宝元年六月,陈霸先驻军西昌南朝陈时,省西昌。

隋开皇九年(),复置西昌县。开皇十年,废西昌,并东昌、遂兴(今遂川、万安)、广兴(今莲花)、永新等地置安丰县。开皇十一年(公元年)(一说十年)以“地产嘉禾,和气所生”而更名泰和县,属吉州(后称庐陵郡)。泰和之名始此。

大业八年()因安丰治非津要,仍徙至西昌故城,属庐陵郡。

年7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15兵团44军师团炮兵营解放泰和。泰和县人民政府宣告成立。

江西日报新媒体整理出品

赞赏

长按







































北京比较好白癜风专科
白癜风食谱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ggaoxianzx.com/shgxcz/103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