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风俗,根在中原,是在大量吸收中原民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的甚至是中原文化的直接再现。然而由于地缘、人群结构的关系,加上语言、经济发展等因素,使得上高民俗出现了一些特殊的形态,表现出超越传统的导向。 自古以来,上高人对建房极为讲究,从选择屋址、破土动工、上梁,直至乔迁新居,都有一套甚为严格的传统习俗。 建房的第一件事就是选址,即定位方向。房基地选择通常要请“风水先生”看风水,进行卜吉活动,住宅讲究地离水源近,以位于河流交汇处的高台上为最佳。住宅方位按照“坐北朝南屋,住着好享福”的原则落实。大门的定位忌正对山沟深壑、开阔大道和直冲江河,以免“冲射”。不能面对坟堆、大树、和人家的山墙、后门,不能面对方形的池塘。屋址取顺势、忌逆势,忌坐南朝北;要前低后高,忌前高后低,宜在宫观仙居侧近做屋,忌在塔冢、寺庙、炉冶、故军营、战地和草木不生之处做屋。此外,日过实在避不开,则应在正对冲闯之处,立一块“泰山石敢当”的碣石或书有“福”字的壁照,以“辟邪去煞”。 新屋高度与屋址地势高低,也有讲究: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左边可比右边高一些,而右边不得比左边高,这就是俗话说的“不怕青龙高万丈,最怕白虎高一拳”。显然,这是古代崇龙尚左的风俗在上高民居建筑中的表现。 旧时在开工前,先在房基四角打好木桩,还在木桩上端裹上红纸或红布;届时要燃放鞭炮,由主家家长或请族长挖第一锹土,俗称“破土”;再挖墙基沟,由瓦工头在沟的四角撒上太平铜钱以“镇邪”,然后由首席砌匠师傅砌第一块墙基,边砌边说吉庆话。房基上,旧时贴文臣武将,阴阳八卦护符,现此俗已基本消失。唯开工多选双日,尤喜“逢六”、“逢八”,但忌“十四日”。在开基的同时,要请木匠来做门窗框,砍做房架(梁)。打好地基安门框,砌墙过半安装框,都事先贴好“安门大吉”、“安窗大吉”的红纸横批,有的还在门框上贴对联。常用的对联用语有“太公今日从此过,他说今日安门好”、“太公今日从此过,今日安门吉”、“安门今日好,立户此时吉”、“安门逢黄道,立户遇吉时”等。 上高民间对房屋的栋梁极为重视。要用雄鸡血喝彩祭梁。彩词云:“手提金鸡生凤凰,生得头高尾又长。头戴金冠并绿耳,身穿五色紫云衣。此鸡不是平凡鸡,而是王母娘娘跟前凤凰啼。闲人抓到无用处,鲁班弟子抓来祭梁时:一发梁头,万里封侯;二发梁腰,阁带飘飘;三发梁肚,发出千烟大屋;四发梁尾,入学中举;五发中央戊巳土,先出卑来后出武”。栋梁要请文人书画,中央画八卦,梁的大头写竣工时间,小头写建造人或建造团体。字数一般是大、小两头各十一个,理由是按“生、老、病、苦、死”五字轮转,要轮到“生”字就更吉利,不能轮到“病”“死”两个字,所有只有十一个字合适。然后用红纸写“紫薇驾临”、“吉星高照”等古词,贴与栋梁中央。 上梁也要写黄道吉日,乘天刚亮时上上去。上梁前,梁由屋主子孙抬着,敲锣打鼓、吹唢呐、放鞭炮去村中“游梁”。上梁时,房主全家要按老幼次序成对跪“拜梁”。其后,唢呐声、鞭炮声、匠工们的喝彩声四起,匠工们把梁徐徐抬起,不允许出现一头高一头低的现象。提上摆正后,在梁两端压上麻糍,匠工们再从梁上往下抛洒另备的麻糍、糖果、香烟、饼干,引得下面亲朋邻里的哄接声响成一片,热闹非凡。抛完以后,还要抛一个大麻糍,大麻糍是抛个房主的。这时,房主要备好大红的床单或红布,一家人把它拉平整,恭恭敬敬地在下方接受。当日中午,屋主、亲友、匠工及帮工者相聚在新房之下,欢饮庆贺,一醉方休。 以前喝这种“上梁酒”时,还要备四个首席给匠工为首者坐,俗称“坐上”。据传统规定,一席木、二席泥、唯有三四席,锯匠石匠常扯皮。锯匠说:“一木二泥三锯牯,带着石匠提酒壶”。石匠说:“一木二泥三打石,带着锯匠筛酒吃”。各执己见,争论不休,甚至有趣,最后还是得有屋主定夺。此风一直延袭至今未变。现在都改做楼房,不用这根梁,但还作兴备根木梁,装饰打扮后,吊至楼顶,届时喝彩调,放鞭炮,说吉庆话,抛洒麻糍,糖果。 过去建房上梁前,还作兴“出煞”。“出煞”前,主人要备好镜子、剪刀、斗米、戒尺、墨斗、五尺、煞棒、锣鼓、虎钗、火把及十个鸡蛋、十只干鱼、十张裱芯纸、一只公鸡、二只木匠用的木马,放在新房内。等到夜深人静时,开始出煞。这时,泥木师傅宰鸡祭血,主人扛起木马向预先选定的水边跑,木工师傅拿起煞棒、五尺紧迫其后,锣、鼓、虎钗一齐跟着猛敲。 据说这个时刻鸡不会鸣、狗不会叫。到目的地后,木工师傅用五尺、煞棒挑着木马,连声喝彩,将木马抛在长流水中,完成后从不同的另一条路回到新居。此刻,五尺、煞棒和鸡不准带进新屋内。此举可驱除新居内的恶鬼邪神,保护全家的顺利平安。改革开放后,此习俗已被革除。 走进锦江·爱上锦江 赞赏 长按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北京看白癜风专业医院
|